>首页> IT >

被“电击”的传统车企:决心虽大,却力不从心?

时间:2022-03-25 10:56:10       来源:汽车公社

导语

Introduction

说最狠的话,却做着最普通的事?传统车企阻击造车新势力,为何如此艰难。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朱锦斌

中国车市的主导权会从传统巨头处,转交至新人的手里吗?3年前,这一问题的答案毫无争议是否定的。然而,随着整个产业经过一轮轮的市场改造,中国车市终究在造车新势力等一批新生企业的教育中,走到了切割历史的最前沿。

自2021年起,能源变迁、消费革新的浪潮,不仅让各类“门外汉”萌生造车的想法,也倒逼着传统车企做出新的选择。即便是对待全面电气化的态度仍显谨慎的日韩系车企,也不得不在当下挺起身板。

去年年中,现代汽车官宣了电动车品牌“艾尼氪”;到了年尾,丰田章男跃至台前用15款全新电动车的超大阵容向世界宣战……这一系列的举动似乎都在证明,那些后起之秀还是逃脱不了被传统大佬围剿的宿命。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蔚小理”一个接一个迈过月销万辆的隘口,为自身构筑起防线的同时,整个行业也随之被重塑。从消费热点的迁移、产品研发的方向,乃至产业链的搭建,无一不在为全行业提出新的课题。

身处其中,作为传统车企激进转型的第一人,大众借助ID.车系和庞大的渠道网,企图和造车新势力正面交锋。此刻,我们亦从本田、丰田即将落定的电气化方案中,看到了新一轮攻势。或发布全新的品牌战略,或成立单独的事业部来应对……

不过,很明显的一点又在于,在博弈中始终落于下风的处境,还是让外界陷入对2022年,乃至未来的思考:传统车企保有的固有优势,是否渐渐阻滞了电气化的发展?坚决的态度中又有几分杀伤力?

决心虽大,却力不从心?

去年新能源市场的疯狂,人尽皆知。前有特斯拉、蔚来等大范围抢占了25以上的高端纯电车市场,后有比亚迪用一己之力挑起了整个车市的纷争。彼时,传统车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则从配角一轮下滑到了群演的地步。

虽然凯迪拉克LYRIQ、奔驰EQS等车型的出现,让业内看到了它们在纯电技术端的沉淀和积累。但行至当下,声量上的巨大差异,依旧反映出了传统车企在时代大幕下无力的一面。

卖不好电动车,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的确是因为燃油车业务上存留的巨大红利,使得大多数既得利益者,无暇顾及电气化带来的改变。再一个,恰恰是自身早已固化的发展模式,制约了其在电气化转型中的脚步。

相较于造车新势力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和毫无后顾之忧的做事手法,合资公司内部的决策牵制、产品与消费需求之间的落差、主机厂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纠葛等问题的接连出现,不仅未能让车企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反倒是愈发放大了它们的劣势。

以大众汽车为例,去年年初,身为大众汽车掌门人的赫伯特·迪斯曾公开在推特上喊话埃隆·马斯克,“你好@Twitter!我来这里是为让大众汽车集团产生影响。当然,也是为夺取你的一些市场份额@elonmusk。因为我们的ID.3和e-tron在欧洲市场赢得了首胜。”

奈何,自ID.系列正式入华,在终端市场上奋战至今的结果来看,我想,这不该是一家霸占中国车市30年的巨擘该有的表现吧。

细细想来,除了ID系列在产品上未能有绝对的产品亮点,自建的直营渠道ID. Store(X)既承接不了主机厂直面终端市场的使命,亦使之在自有庞大的4S店网络下难存优势。再加上,倘若经销商在燃油车业务尚属强势的前提下,也无心加大对纯电车型的推广,一切就更显事与愿违。

大众去年仅在中国市场售出了70625辆ID.系列电动汽车,未能如期实现年销目标时,时任大众汽车中国首席执行官的冯思翰就说过,“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一年。”

但现实的残酷又是,同样的问题甚至从大众身上,向着BBA为首的豪华车阵营一路蔓延。全年下来,唯有宝马iX3能勉强靠着“油电同价”的策略交付了22446辆新车。可以说,想获得一丝存在感,除了打响“价格战”以外,BBA们也再无有效的举措。

是的,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外界时常会听见,这些主流车企是多么坚定要走向电气化这条路。随着旗下讲究亲民、性能或是智能化的电动车大量发布,一个个都恨不得将“2030年全面实现电气化”的决心刻在胸口。而从2022年开年以来,此类规划也在逐一落地。

而我依旧想问的是,“蔚小理”的年销目标都奔着20万辆去了,由中国车企主导的新一轮造车浪潮也加速袭来,这些曾信誓旦旦的合资车企究竟做好准备了吗?

关键词: 传统车企 大众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