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我想有用比有趣更重要。”这估计是目前用户对智能音箱的最大期许。何也?我们不妨从语音助手说起。从iPhone4s发布会的首秀,到iOS11上的进一步更新,Siri已经陪了近10亿用户走了6个年头。即便已经能唱上两曲儿,讲个黄段子搞搞恶作剧,Siri在手机上始终刷不起自己的存在感。当然,这并不是属于一个人的寂寞,Google助手、微软Cortana在移动端和PC端上的使用情况也不容乐观。
归根到底,用户体验上的无能和与用户习惯上的冲突注定了语音助手在移动端上多舛的命运。当我们满怀欣喜地想要对着手机来一番成年人之间的对话,不料这竟然是一场“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的尬聊,一来二去连好感都没了。体验没做好,谈智能也就失去了意义。而手机作为我们的私人工具,恰好和语音助手的操作方式相矛盾。举个例子,某某想访问苍老师的网站,是自己鬼鬼祟祟地手动查找呢?还是说一句“嘿,Siri,帮我打开苍老师”?
智能音箱——科技以换壳为本?
亚马逊两年卖出1000万台智能音箱的消息随着夏季的热浪传来,国内一众厂商的心情也随之躁动并选择入局其中,都希望在智能音箱争得一席之地。
然而在许多用户看来,智能音箱不过是语音助手的换壳秀,依然中看不中用。那么到底语音助手在手机上诟病是会在智能音箱上延续还是解决?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厂商是怎么做的。
在各个智能音箱的发布会上,麦克风阵列是会上出现的高频词之一。我们知道,在手机上使用语音助手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语音助手无法唤醒。这并不是语音助手宕机,而是麦克风工作不灵。由于手机上的降噪麦克风只是针对近距离的语音接收和降噪,对于远场语音环境的识别基本无能,只要噪音大些、距离远些,手机语音助手就只能在泉水挂机。
在智能音箱上,为了让语音助手能够听清用户的指令,多数厂商采用了麦克风阵列解决方案。麦克风阵列由多个麦克风按一定几何结构(常用线形、环形)摆放组成。它的好处就是能够基于波束形成的方式360°定位声源,对其他方向的干扰信号进行过滤并且把需要的声音放大空间增益。在面对远场语音识别的环境下,多麦克风阵列能够更好地抑制噪音,增强语音接收效果。
听得清不算什么,听得懂才有意义。否则古时候的对牛弹琴就可能进化为现在的对音箱尬聊。能否听得懂关键看语音助手的语音识别和语义识别的能力有多强。虽然在原理上都是通过语音识别转译用户的语音,再交由语义识别进行理解,从而形成可执行指令。但各家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不同,掌握的数据在形和量上也有所差异,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识别结果也会有所出入。尤其是在语义识别上面,面对一些如”喜欢投缘的“还是”喜欢头圆的“的笑话面前,语音助手依然表示无能为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阿里的天猫精灵还是小米的小爱同学,都没有刻意地强调音箱上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多牛逼多神奇。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如何使用智能音箱的教学演示上。
从我们用户角度来看,用户关注产品体验远多于产品技术本身。这些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的语音语义识别技术三两句解释不清,长篇大论也不一定能听懂。与其滔滔不绝地逼乎,不如用操作示范来博取用户好感。在小编看来,教育用户比教育机器要来得容易,在技术没有能力实现100%识别和理解之前,向机器稍作妥协也未尝不可。
麦克风阵列是为了听清,语音助手是为了听懂,满足需求才是智能音箱的最终目的。而智能音箱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取决于与智能音箱对接的内容的多少。这里的内容是软硬结合的,软指的是服务,硬则是能与智能音箱联动的硬件设备。用得上服务,指挥得了设备,智能音箱才算是Mission Completed。而做平台派接口是最大化扩充智能音箱内容的方式。所以无论是亚马逊的Echo,阿里的天猫精灵,还是腾讯的耳朵,都选择对外开放智能平台,让更多的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硬件设备生产商接入到智能音箱上。
听得清、听得懂、有内容。智能音箱,看起来靠谱。
讲真,实际上好用吗?
体验,体验,体验。无论厂商怎么扯,最后都要被用户自己扯回到智能音箱的体验上来。作为智能产品的消费者代表,小编们在测试了几款智能音箱后总结了一下智能音箱的体验效果。
唤醒难不难?
有电有网。智能音箱和手机不一样,没有内置电池也不能离线操作。你需要接上220V电源才能开机,连上Wifi才能工作,否则它真的和咸鱼没有什么分别。Wifi还好办,接电源就多少有点尴尬了。智能音箱最理想的摆放位置是客厅中央,360°全向接收声音。但一般家里的插座都安装在墙角或者电视柜旁,智能音箱只能就着这些位置放。想要效果最好?等内置电池版或者买个排插。
请讲普通话。对,目前市面上你能接触到的智能音箱全都不支持方言识别。别看王自如在演播室把天猫精灵调戏得得心应手,人家可是“普通话一级乙等”的。假如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会怎么样?如果只是一些字词音节没咬准,智能音箱还是可以自动纠正的;如果一句话好几个词发音都不对,那么“不好意思,我没能理解你的意思”。
5米以内(75分贝)。75分贝是人体听觉舒适度的上限,学校领导讲话的时候就差不多是这个分贝。也就是说你在5米的零界值上喊智能音箱还是可以唤醒它的,实测也的确如此。我们尝试在更远的距离唤醒智能音箱,结果表明10米内只要声音够大,唤醒不在话下。
听得懂不懂?
对于指令性的语音对话,智能音箱还是可以准确地识别的。比如“今天天气怎么样”,“苹果的CEO是谁”。在百科知识上,我们真的没能把智能音箱问倒。有同事想羞辱一下某智能音箱的智商,说了一句“XXXX,我想听狗屁”,“噗...”,当场这位同事就跪下了。
在生活服务类的应用上,智能音箱也能准确反馈,但体验感不算太好。比如充话费,智能音箱需要帮你确认号码,确认金额,验证身份。话费是充到了,但不如自己动手操作来得快捷。
在购物上的体验,小编只能评一句,能用但不敢用。购买日常纸巾洗衣液这些生活必需品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价格不高,质量也差不多。但在买手机、笔记本这些价格高类型多的产品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虽然智能音箱会推荐那些销量大好评多的产品,但被问到“是否下单”的时候,小编是犹豫的。到底还是用户习惯的问题,相比听智能音箱嘴上“忽悠”,货比三家看图抠细节才是明智的购买方式。
如果你是想买个智能音箱来陪你谈人生理想聊哲学信仰的话,小编劝你还是洗洗睡吧。智能音箱并没有智能到能够独立思考,也不会自己问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它们能做的,只是针对你的提问,在一堆数据里面找最近似的解而已。
内容多不多?
内容多不多这个问题要看和智能音箱对接的资源有哪些。以音乐举例,天猫精灵对接的是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叮咚音箱对接的则是百度音乐,在涉及到一些专属版权的音乐时,往往是这个音箱有得听,那个音箱没反应。和音乐APP一样,要想听得全,就得多装APP。换在智能音箱上,你可能要买好几个智能音箱。随着更多智能音箱推出,内容版权的问题可能会更明显。
另一个影响智能音箱内容体验就是智能设备的数量。没有其他智能设备的配合,智能音箱再先进也是白搭。在经过几年的升温发热后,我们已经基本可以买齐布置智能家居所需的智能设备。但要不要换,才是更多人纠结的问题。
照小编家里来看,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大件都不具备智能控制功能,如果选择替换成智能型号,花费大概2万元左右(智能家居入门版配置)。其他如电视、灯具虽然具备连接手机app的功能,但能否与智能音箱连接还要看智能音箱本身支不支持这个硬件品牌。
对于家电已经备至齐全的家庭来说,单纯是为了换一种控制方式而重新购买家电产品是不理智的,毕竟空调冰箱这些电器花的钱多,使用寿命也长,不到宕机的时候一般不会换。相比之下,打算买房或还未装修的小伙伴则更适合布置智能家居,在费用和整体的使用体验上都是最合适最理想的。
音质好不好?
呃,在音质上好像每一场发布会都用一句话带过了。小编借鉴了一下:音质与价位相当。
总的来说,智能音箱好用但有局限。
智能音箱具备了作为智能家居中枢的能力,在语音操作、生活应用及智能家居控制上都有很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在指令性问题上回答准确率高,体验比手机好。但智能音箱并不适合在复杂的购物场景下使用,在内容资源方面受到版权问题及设备数量的影响也还不能完全释力。所以,对于想要尝鲜的用户,早买不亏;但对于注重实用性的用户来说,这还不是最好的入手时机。
买不买,你都要知道这些事儿
不管对于智能音箱你是保持观望还是准备剁手,作为21世纪一个相当负责任的小编,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告诉你下面这些事情:
新一代广告推销神器?
前段时间《夫妻吵架智能音箱报警》的新闻让许多网民都震惊”竟然还有如此操作“。警局的声明中证实,是谷歌Home智能音箱Echo打通了911,但谷歌官方却矢口否认,并表示自家的音箱并不具备报警功能。这就很尴尬了…
到底是智能音箱自己报的警还是隔壁邻居的操作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背后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用户隐私。智能音箱不用休息睡觉,接上电源联通WIFI就开始默默地收集环境的声音,7天24小时全年午休,就等着你把它唤醒。它会不会把听到的信息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又会被用来干嘛?小编细思极恐。
暂且不论唤醒前会不会收集用户信息,唤醒后被上传的用户数据用途仍需要商権。这些数据用于云端识别不假,但是否会另有他用?语音助手通过一次次的分析更好地了解了用户习惯,那会不会根据这些用户习惯出卖我们?
几乎所有上过淘宝的人都有以下经历:在许多非购物网站上,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广告都和自己近期在淘宝浏览过的产品相关。美名曰“个性化推荐”,实质是收集用户信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化用户的购买意愿。如果换到智能音箱上,它会不会在你买了一台Macbook之后语音提醒你“雷电转接口8折要不要下单”,“内胆包半价剁不剁手”?
没发生的事情纯属臆测,但在这里只是想提醒,智能音箱的背后,是商人。
黑客的下一个目标?
如果这些信息在BAT这些巨头手里,我们还是蛮“放心”的,最起码这些公司不会害我们。但万一智能音箱收集的信息被黑客掌握,后果不堪设想。还没等小编把字码完,这个万一真的发生了。
英国的安全研究员Mark Barnes利用亚马逊Echo的安全漏洞成功将恶意软件植入到智能音箱当中,被植入恶意软件的智能音箱能够实现远程监听,窃取账号信息。目前确知15年和16年款的Echo音箱均存在这个漏洞,而且无法通过软件升级修复。
由于国内的智能音箱还处在预热状态,所以这些智能音箱是否也会存在和Echo一样的安全漏洞还不清楚。此前智能摄像头已经沦为黑客的监视器,在智能音箱上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One More Thing
亚马逊发布了新一代智能语音产品Echo Show,带屏幕的。BAT猝不及防...
关键词: 智能音箱好用吗 购买智能音箱需要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