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世界快播:蔚小理VS上比特:新能源出海里的“小朋友”和“老大哥”

时间:2022-09-23 16:02:16       来源:财经故事荟

采写/邓小轩

编辑/陈纪英

一辆辆检查每层甲板上的新能源汽车锁扣是否固定好,确保每一辆车在船上不会有任何磕碰,这是海员老余这段航程中最主要的工作。


【资料图】

老余这趟航程是在一艘滚装轮上完成的。所谓滚装轮,是一艘有十几层楼高的巨大海上运输船,主要用来运输汽车;在这艘滚装轮里,固定了8000辆新能源汽车。

工作人员在上海港将这8000辆车准确无误开到各自的舱位固定后,这段航程便拉开序幕——航行超过2万公里,目的地是欧洲最大的汽车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一条重要航线,在始发站上海港,上汽、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从这里驶向全球。

汽车出口的火爆,导致老余最近在滚装轮上度过的航程越来越多。

2022年1-7月,国内汽车的总出口量为150.7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更是井喷,同时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到44.11万辆,比2021年同期翻了一倍。

除了上海港,广州港、山东港口烟台港等其他汽车出口港,装载着新能源汽车的拖车排着长队,等待着装载出海。2022年上半年,广州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倍;而同一时期广州港的汽车出口量,才同比增长了1.1倍。

入局车企前仆后继。4年前,上汽就盯上了海外市场这块大蛋糕,吃上了新能源出海的第一波红利;2年前,造车新势力投袂而起:吆喝着成立出海团队、研究着出海区域、小心翼翼投放着出海车型,期望能兼顾国内内卷市场的同时,拓展“星辰大海”的全球市场。

但一个不起眼的负面消息,隐藏在新能源汽车的欣欣向荣中。

2021年11月,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对海外市场一片期待,表示公司未来的交付量一半来自中国,一半来自海外;但不到半年,脉脉中便曝出小鹏出海业务中多位中高层相继离职;比起当初宣布出海时的高调,现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小鹏在海外的销量。

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出海,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海外市场的吸引力,是否真的具备如此大的吸引力?

欧洲打响名声,东南亚走量

刘欢倩是2019年末定居曼谷的。来曼谷的1年时间里,街上能看到的汽车,大多是日系燃油车,几乎找不到任何电动车的踪影。

这一点也不奇怪,Marklines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泰国仅售出1056辆电动汽车,只占了全国汽车销量的不到千分之一;而在泰国的整车厂产能中,日系车又占了八成以上。日系品牌不是没有推行新能源汽车,而是推行了混动技术路线,混动车型价格又高过燃油车,导致日系企业在泰国推广新能源汽车并不顺利。

两年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常见,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曼谷更是随处可见。曼谷市中心寸土寸金的暹罗广场,长城展厅和充电站在黄金C位;曼谷车展上,MG豪爵、新势力哪吒相继发布新款。

在泰国,国内的新能源已成“隐形冠军”。

冠军是指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在泰国走量。7月份,国内出口泰国的新能源汽车为12734辆,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出海最迅猛的区域;这不是个别月份的特殊情况,2022年1-7月,国内累计向泰国出口51347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44%,成为仅次于比利时的国内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

而称之为隐形,因为泰国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上并不高调。

只有零散少数传统车企进军泰国,亿欧汽车调查数据显示,长城、上汽两家中国车企,垄断泰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七成的份额。

近期宣布新进军泰国市场的,只有比亚迪和造车新势力哪吒。甚至连特斯拉,也还未正式宣布进入这个泰国的蓝海市场。

不仅泰国,2022年1-7月,国内出口新能源汽车第六位的菲律宾也具备“隐形”特质,瞄准该市场乘用车市场的只有比亚迪、海马和吉利这几家传统车企。

与东南亚的低调形成对比的是车企在欧洲的热闹,新势力们在这片欧洲大陆高调聚集。

进军欧洲的车企是狂热的,无论新旧势力,扎堆将欧洲作为出海必争之地。截止至2022年7月,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占据了所有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半壁江山。无论是蔚来、小鹏、爱驰等新势力,还是比亚迪、红旗、上汽、岚图等传统车企,无一例外都没有放弃欧洲大陆。

最新的消息是,蔚来创始人李斌已经远赴德国柏林,准备10月8日召开的发布会——在一张自拍中,他露出了势在必得的笑容。

而车企欧洲扎堆的第一站,选择的是竞争激烈的挪威。小鹏、蔚来、比亚迪唐EV、红旗E-HS9、岚图等,不少新旧势力的出海,及其代表车型的上市区域,都选择在了这个和云南省差不多大小的国家。

挪威的竞争有多激烈?截至2022年6月,中国品牌在挪威的电动车注册量占比是10.6%,意味着在挪威街头,平均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到挪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虽然没有进入前10,但是在比利时上岸的新能源车,有一大部分目的地是挪威。

综上,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形成了这样一种出口的格局:欧洲车企聚集,东南亚跑量,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一,东南亚市场只有数量增量,而无价值增量,但欧洲截然相反。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2年出口到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均价只有2000美元,相当于1.4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是新能源小型汽车;而出口到比利时的新能源汽车均价达到2.9万美元,也就是20.5万元人民币。

单价足足相差14.6倍,价值大小可见分晓,这与东南亚和欧洲的经济情况和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匹配的。

再看如今的新旧势力开发的车型,新势力普遍以15万以上的车型为主,本身其品牌战略亦是面对中高端用户;而传统车企不同价位的车型丰富,不是新势力不选择进军东南亚市场,而是车型和品牌战略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向东南亚国家出口汽车。

其二,进军欧洲的车企,暂时只需要重点关注“卖车”这件事;德国、法国、英国、挪威、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兰为主的欧洲八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21%,面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普及率和需求,车企暂时只需要关注卖车这一件事。

而进军东南亚,还要投入精力做基建。目前,整个东盟汽车普及率不足20%,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更低;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泰国,全国充电站数量只有约900个左右,电动车配套设施更是十分欠缺,充电站网络搭建还在起步阶段,起步的市场不仅需要投入汽车,还需要车企在新的国度提高充电设备的支出。

东南亚,暂时不是新势力的必争之地;起码不是还没做小型汽车的新势力的必争之地。

其三,欧美市场,是汽车消费的高地,也是打造全球品牌美誉度的必选项,一旦拿下,就能顺流而下,对全球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对于需要资本关注的新势力而言,知名度与融资相关,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形成品牌知名度,也意味着融资的招手。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